关于桑植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3 08:16
分享:

字号:


 关于桑植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概况

社区矫正是为了确保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能正确执行刑罚,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目的的一项重要刑事执行制度。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和《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社区矫正法》规定,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社区矫正相关工作。2011年桑植县社区矫正工作职责正式从公安机关划转到司法行政部门。县司法局内设社区矫正管理股,加挂“桑植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和“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两块牌子,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具体统筹管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全县在编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50人,其中社区矫正管理股2人,乡镇司法所(4个片区司法所加挂执法中队牌子))48人。县级建设有智慧矫正中心,设置对象交接、报到、信息采集、教育学习、宣告、惩戒、心理咨询、VR体验等智慧功能模块,片区执法中队配套建成“智慧矫正”站点。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42人,累计解矫2156人,现在册186人,其中管制1人,缓刑179人,暂予监外执行6人。多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监管和帮扶救助相结合、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出现脱管漏管情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管得住到管得好”的有效途径,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和人民日报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介,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人防+技防”,实现监管精准化。依托湖南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建成了集报到自助化、管控精准化、监管智能化、指挥可视化和办公移动化于一体的“智慧矫正”中心和4个执法中队“智慧矫正”站点,实时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跟踪、远程控制和无缝监管;增设远程视频会见、心理咨询、VR沉浸式教育等功能区域,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从人工管理到智能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的飞跃。2021年以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07人,全县社区矫正对象定位率达100%,社区矫正对象全部纳入“电子围墙”管理。

二、坚持解开心结,实现服务人性化。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力量实现专兼结合、互助互补。科学研判新形势下犯罪新特点,推行菜单式教育服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以法律常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禁毒、反电诈、就业创业培训等为重点内容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同时为心理异常的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跟踪辅导。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社区矫正集中主题教育144场次、个案评估597人次、个案咨询445人次、心理测评523人次、就业指导101人次、走访重点人员635人次、推荐就业资源72人次。

三、坚持“一人一案”,实现矫治个性化。为社区矫正对象确定“五帮一”矫正小组,明确矫正小组成员“五知道”职责,为后续精准帮教提供依据。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通过实地查访、谈心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罪型特征、行为风险、矫正需求、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因人而宜制定方案,并实行动态调整。2021年来,共为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507个。

四、坚持开展公益活动,实现矫正特色化。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引导由社区矫正对象组成“阳光矫正”志愿服务队,开展增殖放流、义务献血、爱心捐款、巡逻保洁、植树绿化、祭扫烈士陵墓等公益活动156场次,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融入集中教育内容,有效发挥“红色+公益”活动在社区矫正中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多措并举擦亮“阳光矫正”工程品牌。

五、坚持隐患清零,实现排查整治常态化。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人员摸排走访,随时掌握矫正对象的心态变化、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就业务工及子女就学情况,盯紧看牢重大节假日、重要敏感时间节点,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影响矫正对象正常服刑的烦心事、揪心事、家常事,坚决防范再犯罪风险。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摸排走访活动11次,走访重点对象635人次,摸排风险人员112人次安全隐患15起,风险人员已全部列为严管级,通过严管和疏导,安全隐患基本化解到位。

六、坚持严格奖惩,维护刑罚执行的权威性。严把矫正评估第一道关口,严格独立开展社会危险性调查评估,客观公正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供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参考。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达到惩戒条件的对象坚决给予训诫、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等处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撤销缓刑21人,撤销假释1人,暂予监外执行收监12人,训诫谈话207人次,警告122人次。今年411日,我局联合永定区法院和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单位对辖区内12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警示教育,现场对一名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某宣布撤销缓刑、送往桑植县看守所执行原判刑罚,提高了法律的威严和震慑力。

三、当前面临的困难及下步工作安排

(一)社区矫正机构改革没有实质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足。《社区矫正法》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2022年县委编办批复成立了桑植县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下设四个执法中队,成立的机构都是挂牌机构,没有核定专门编制,目前执法大队仅有2名工作人员。社区矫正管理股承担着全县入矫对象的报到、执行地迁入迁出手续办理、档案管理、日常监管、处罚、重点对象调查评估情况核实、网上会见、与其他政法机关的信息对接协调等日常工作。乡镇司法所虽有48人,但除社区矫正外,还承担了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业务和部分乡镇中心工作,人手不足,责任重大、任务繁重,社区矫正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请求县人大帮忙呼吁调剂3名事业编制充实到社区矫正执法大队。

(二)社区矫正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工作开展缺乏必要保障。《社区矫正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13年,省财政厅和省司法厅联合发文,县级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矫正经费,应按全县社区矫正人员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全县每年用于社区矫正方面的支出都在50万元以上,主要包括通信网络费用、心理服务、矫正平台维护、调查走访、设备采购等,所需资金国省没有专项,也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完全靠挤占人员经费和其他专项资金维持运转,对工作影响较大。请求县人大在年底预算调整时予以重点关注并帮忙呼吁纳入财政预算。

(三)政法机关协同配合还需更加紧密。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为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法律执行监督机关为检察院,日常监管为司法行政机关。日常监管程序要求严格,档案要求规范,是责任最大、最易出问题的环节,要求监管机构第一时间精准掌握罪犯的信息及强制措施、刑罚执行方式变化等情况。平时工作中各政法机关还存在信息推送不及时、档案资料不按要求移交送达、罪犯强制措施变化告知不及时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密切配合,按照法律规定互通信息。

下一步,县司法局将守住矫正对象在矫期间不脱管漏管底线,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进一步强化措施、压实责任、认真履职,继续保持好的工作态势和顽强作风,为全县社会大局稳定贡献司法行政部门应有力量。